襄阳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彩超诊室外总是充满复杂情绪。电子叫号屏不停刷新,候诊区坐满了人,攥着体检单的人们来回走动,眼睛紧紧盯着诊室门。在这里,等待检查的人对时间的感知很不一样——检查时觉得时间过得很快,但在门外等待时,每一分钟都因焦虑变得漫长,这常常引发医患矛盾。
不久前一个忙碌的工作日,分诊员小张正在为80岁的李奶奶开通绿色通道时,叫号系统突然卡顿死机,重启后正在检查的客户又被播报叫号。这一幕被李奶奶的儿子王先生看在眼里,瞬间点燃了他积压的焦虑:“老人家腿脚不便等这么久,为什么有人能插队?你们这工作怎么做的!”面对质问,小张始终保持着温和的笑容,先递上一杯温水:“您消消气,身体要紧!这确实是系统故障,我马上给您核对记录。”同时,他展示了叫号系统的操作日志,解释故障情况,并协调医生优先给李奶奶检查。半小时后,检查结束的李奶奶在儿子搀扶下走出诊室,王先生满脸愧疚地紧紧握住小张的手,鞠躬致歉:“刚才是我太急躁了,实在对不住......”
为什么等待时会觉得时间特别长?心理学中的“时间知觉偏差”解释说,被动等待时,人们注意力集中在“何时轮到自己”,大脑会强化对时间流逝的感知;而检查时,环境和互动转移了注意力,时间感觉过得快。这种落差加上对流程不熟悉,容易引发误解。
在体检中心的服务准则里,没有“对立冲突”的选项,只有“共情沟通”的解法。面对情绪爆发的体检者,工作人员始终遵循倾听-解释-解决的黄金法则:先主动让座、递水,耐心倾听诉求;再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检查流程和设备情况,必要时展示叫号系统界面;针对特殊需求,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优先安排老人、孕妇等特殊群体。之前有位赶上班的年轻白领因等待超时情绪崩溃,分诊人员不仅协调加急检查,还在指引单上写上温馨提示,标注后续项目的最佳检查时段,让对方很感动,特意送来锦旗。
彩超诊室的门开合间,不仅有健康影像,也有医患间的信任。看似激烈的矛盾,往往只需一个理解的眼神、一段清晰的解释、一个及时的行动,就能变成温暖的故事。体检中心的工作人员知道,每一次情绪爆发背后,都是对健康的重视和对时间的焦虑。他们用专业和关怀,在等待的间隙搭建沟通的桥梁,让体检成为有温度的健康之旅。
健康管理(体检)中心 刘红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