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病房里,脑卒中后失语的“无声困境”时刻牵动着护理团队的心。为提升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,加强护士与失语患者的沟通与交流,在神经内科一病区护士长吴丽君以及教学秘书田礼娜的精心策划下,开展了“失语患者的微笑”为主题的人文关怀培训。培训聚焦失语患者最常面临的三个关键场景,通过情景再现、角色扮演与分组讨论,从患者真实需求出发,深度提升护士人文关怀能力。
01化解入院焦虑,建立首次信任
面对周一清晨繁忙的接诊高峰,家属因等待时间长而情绪激动的情况,护士需通过敏锐的洞察力第一时间捕捉信号,并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(俯身、平视、轻触)与平和温暖的沟通,与患者家属建立情感连接,同时优化入院接待流程,及时解决患者就诊痛点。
通过情景再现重点培训护士的“情绪安抚”与“共情沟通”能力,向临床护士传递理解与安抚是打开沟通大门、重建信任的第一步,展现护理团队在忙碌工作状态下的人文温度与专业应对。
02破冰治疗抗拒,重燃康复信心
当失语患者因恐惧抗拒输液,家属因疗效未显而信心动摇、抱怨放弃时,通过现场情景模拟展示护士如何通过“蹲下来”传递平等尊重,用“轻握的手”传递安全感,以简明语言清晰解释治疗与康复的关联。
同时,指导护士需引导家属从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“康复伙伴”,用共同的陪伴和鼓励化解抱怨,凝聚协作力量,让治疗过程成为传递希望与支持的温暖旅程。
03照亮康复低谷,重塑沟通希望
在患者因康复进展缓慢、陷入绝望的时刻,现场展示护士如何用真诚的微笑和及时的肯定,守护患者每一份微小的努力。
同时,巧妙引入图文卡片、电子画板等工具,化“无声”为“有声”,为患者打开新的表达窗口,并积极动员家属成为康复路上的“同盟军”,共同参与练习,形成强大的情感支持合力,帮助患者在挫折的阴影中重拾前行的勇气和信心。
面对失语患者,护士的每一个眼神、每一次触摸、每一句耐心地解释,都是在“无声”中架设沟通的桥梁,每一位患者的需求都应被看见、被尊重。通过此次活动,护士们学会用蹲下来的高度平视患者的恐惧,用慢下来的语速化解家属的焦虑,同时掌握“替代沟通”“共情安抚”“家属协作”等处理技巧,提升护士人文素养与能力。
未来,神经内科一病区将继续坚持“以患者为中心”,致力于在患者最需要的时候,提供兼具专业深度与人性温度的优质护理服务。